为了办好京旗闲散的移驻之事,清政府在回屯区先期投入了大量经济开发所必要的启动资金和设备,仅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移驻的五百户京旗治办房地、牲畜、铁器等就“用银十一万四千八百二十九两”。另外,清廷还运用国家权力组织人力将大批荒甸垦为农田,这些均是闯关东汉民所无法企及的。然而,由于京旗闲散久居京华,耽于侈逸,致使耕地垦而复荒。于是,娴于农耕的劳动力就成为他们此时最为迫切的需求,这就吸引了数十倍于旗人的谋求生活出路的汉族移民的到来,使得该地区荒芜的土地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开发。如雍正十三年(1735年)“阿勒楚喀、拉林共垦旗地4908垧”,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旗地已增至36278垧”,在近半个世纪禸 土地增加了31370垧。至道光年间,在伯都讷、双城、拉林及阿勒楚喀等地已相继开发出二百多万亩熟地。
大量满汉移民的到来逐渐改变了当地居民那种“岁易其地,待雨乃播”的粗放耕作方法,采用了禸 地的“间休”、“轮作”等先进技术,使农作物产量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到嘉庆末年时,阿勒楚喀、双城等地的粮食产量已是“一垧之地丰年获粮八九市石”;普通年景,“种谷每垧收五六石以上”。到后来,生产的粮食不仅能满足当地需求,还有大量余粮输出。至今,拉林、五常、双城、阿城、呼兰等地仍为黑龙江省最重要的粮食产区。
随着人口的增加与农业的发展,为适应生活需要,各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手工作坊也应运而生。最突出的就是“烧锅”。“烧锅者,蒸酒之地也。”回屯地区盛产上等的酿酒原料——高粱,加之人们喜欢饮酒,因此,白酒的产量极高,同治六年(1867年),仅拉林一地就输出白酒111632斤,纳税钱44.5两。酿酒业的繁荣说明当时回屯区的粮食产量不仅可以满足食用、交纳租税的需要,而且已经有了大量的剩余。此外,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也促进了榨油作坊、面粉加工作坊的建立与发展。
京旗回屯还大大促进了黑龙江城镇的发展。在回屯区禸 ,由于京旗的到来以及大量流民的涌入,不仅使榛莽变为良田,更是出现了“驻扎满洲日多,居民日密,商贩牲畜,不期而集”的繁荣景象,使过去人口稀少的边荒地区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村屯聚落。而昔日管理旗人的衙门所在地也逐渐发展成了阿城(阿勒楚喀)、五常(拉林现划归五常市)、双城(双城堡)等现代化城市,在这些城市的带动下,相邻地区也日益发展,今天黑龙江省的省会哈尔滨正是这样逐渐兴起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xo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