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之超级大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百五十六章 卫家不给别人养儿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5000字大更,求订阅,求收藏,求红包,求捧场。

各位兄弟有兴趣的可以加我的微信号:sechao001,请注明是读者。

——————————————————————————————————————

“校长好,卫先生好,主持人好。”

“我想请问卫先生,您刚才似乎说您有现在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多看书,但我相信您是特例。”

“就像智商有高有低。”

“智商高的,他能接受更多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但对于那些智商相对较普通的人,”

“也许一门科目就够他们啃的了。”

卫雄点了点头。

“这位同学说的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智商高低这是先天决定,是父母赋予的,我们无法改变。”

“但有一点是可以改变的。”

“那就是情商。”

“在我看来,未来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生存,能生活得怎样,情商的高低与智商的高低同等重要。”

“甚至在某些职业中,情商更重要。”

“比如服务业。”

“更具体一点,比如售楼小姐,房地产公司并不要求售楼小姐需要多么专业和高深的学识。”

“只需要你相貌端正,并具有一定口才就行。”

“在所有人条件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购房者可能因为你的一个贴心举动,就决定-购买你推荐的房子。”

“再比如,有两个白领。”

“他们的资历和能力都差不多。”

“对公司的贡献也都一样,但在进入公司5年后,一个却成为了高管,一个却还是普通的员工。”

“这种现象在香港很多。”

“在做的可能就有亲身体验过,或是听过的。”

“那这是为什么?”

“排除走后门这个可能,原因其实就一个,那就是那个成为高管的更懂得做人和处世之道。”

“你们可以想想。”

“一个老板在提拔员工时,是愿意提拔一个能明白老板心意,能跟同事和下属愉悦相处的员工,”

“还是提拔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员工?”

“当然,不同人有不同的用人之道。”

“但我相信,大部分老板会选择前者,因为想找一个有专业能力的员工很容易,在中大就有很多。”

“但想找一个具有领导才能的员工却很难。”

“回到刚才那位同学的问题。”

“其实我所说的多看书多读书,本身并不带任何强制性,而应该是一种发自禸 心的主动行为。”

“也没有具体的类型限制。”

“你可以看物理、化学等专业的书,也可以看历史名著,完全视自己的兴趣和接受能力而定。”

“看书没有特定的目的。”

“如果说有,也只是为了充实自己,仅此而已。”

“第四排的那个蓝衣服的女生,对,就是你。”随着主持人落下,一个长头发女生站了起来。

“校长好,卫先生好,主持人好。”

“首先我要声明一个,我不是学生,我是经济系的一名老师。”

“看起来确实挺年轻的。”卫雄插了一句。

“呵呵呵……”

台下立刻响起一阵轻笑声。

“从刚才卫先生的话中可以听出,卫先生对禸 地市场抱有很大期待,这是否是您的一种政治立场?”

“还有,未来您是否会在禸 地投资?”

“这无管政治立场。”

“就像现在美国和欧洲国家都在和禸 地政府做生意一样,经济和政治是有关联,但并不是必然的。”

“你有一点说的没错。”

“我是对禸 地市场抱有很大期待。”

“毕竟那是10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他们的衣食住行,乃至更高层次的物质追求,这些都是市场。”

“至于是否会在禸 地投资。”

“这是肯定的。”

“区别只在于投资规模的大小。事实上在香港,不止是我,还有很多人对投资禸 地市场有兴趣。”

见卫雄停止说话。

主持人再次扫视了台下一眼,点了一个男学生。

“校长好,卫先生好,主持人好。”

“我是理学院化学系的学生,刚才卫先生说香港工业应该向电子和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这点我很赞同。”

“但不知道卫先生是否会在香港投资相关产业?”

“同时,卫先生为了提高香港在这些领域的人才和技术储备,而向中大捐款,这种无俬 的精神我很佩服。”

“不过卫先生似乎有些偏颇了。”

“我觉得生物技术和高等材料学等产业也很有发展潜力,像高校长,就是光纤材料方面的权威。”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

“可以看得出你的学习成绩应该很好,将来毕业了可以到我的公司来工作,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卫雄赞许的看着这个戴眼镜,显得有些消瘦的男生。

仅凭几句话他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个男生的学习成绩怎样,但这个男生说话是有一点和其他学生不同。

其他学生提问时或多或少都有些紧张。

这个学生不同,

语气平稳,不卑不吭。

且在这种场合敢直言生物技术和高等材料学有发展潜力。就凭这两点,这个学生的成绩就算再差,

也不会差到哪去。

“我叫曹安澜,目前是化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这时,这位男生的语气似乎也出现了起伏。

周围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还没毕业就得到卫雄关于工作的亲口许诺,这不得不让在场的学生羡慕。

要知道像卫雄这种层次的人可不会轻易许诺。

“你好曹同学。”

“你说的没错,生物技术和高等材料学等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有一点你不要忘了。”

“这些技术的门槛更高。”

“香港高技术产业方面本来就薄弱,在目前这个转型阶段,我们更应该追求一些门槛较低。”

“实用性更高的技术。”

“而不是一位的追求高大上。”

“那是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事情。至于你问我是否会在香港投资一些高技术产业,答案是肯定的。”

“大家都知道我收购了几家英国的汽车公司。”

“还有老牌的英国通用电气公司。”

“汽车公司就暂且不说了,英国通用电气公司已经有整整一百年的历史了,是英国最大的电器与电子工程公司。”

“具有相当强的科研实力。”

“未来我会考虑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和新的科研部门。”

“另外,还有一点。”

“未来我会让我旗下的公司与中大的一些重点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这对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

翌日,卫雄关于香港经济的一番讲话就上报了,尤其是《信报》这样的财经报纸更是放在了头版头条的位置。

对于这番讲话,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

赞同的人认为,在人工成本大幅提高的情况下,香港工业应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而不是去工业化。

这样只会削弱香港经济的竞争力和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

反对的人认为香港工业基础薄弱。

想顺利实现工业转型必将需要巨大投入,而且成果未知。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专注于服务型产业。

至于所谓的禸 地市场。

大部分都认为确实存在,毕竟10亿人口不是编出来的。

但要想让这10亿人口转变成购买力。

前提条件是禸 地的改革开放政策持续下去,否则就将永远只是一个数字,没有任何实际用处。

至少对香港是这样。

而很遗憾,对于改革开放政策能否持续,大部分香港人都持怀疑态度。

他们更香港共-军明天就会跨过深圳河,打到香港来。

也不相信禸 地政府会真的放弃无数人为之奋斗了数十年的共产主义,而该走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错,在外界眼中。

所谓的改革开放,所谓的中国特se 社会主义。

其实就是挂着社会主义帽子的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又是与禸 地大多数人,一辈子的信仰相违背的。

所以不止是香港。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能够成功。

这也是为什么禸 地一直千方百计的想加强两地沟通,目的就是为了提告两地的了解和互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