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那些事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72 部分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又不干了,原因大家在课本里都学过,他觉得医人无用,“启发民智”才是正道。

对于这个判断,自然不能说错,但凑巧的是,我看过yi个类似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具体多久我也不知道,有yi个医生,这位医生的医术很高明,很多人来找他看病。

当时恰逢战乱,打得你死我活,敌对双方的受伤士兵都来找他治疗,他来者不拒,悉心照料使他们很快康复。

很快,他就惊奇地发现,原先治好的人竟然又负伤了,还是来找他,没办法,战争年代刀剑无眼,其实我们也不想光荣负伤,您受累了。

看起来这场仗时间很长,不断有新伤员来找他,但让人高兴的是,老伤员似乎越来越少战死了就不用治伤了。

如此周而复始,他终于崩溃了,我治好了他们,他们又去打,然后又负伤,我再去医治,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于是他丢掉了药箱,远离了诊所,跑到山区隐居起来。

但没过多久,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又回到了诊所,照旧开始医治那些负伤的士兵。

于是有人问他:

“为什么你会回来医治这些人”

他笑着回答:

“因为我本就是个医生啊”

这就是最终的答案。

无论徐阶是否斗倒了严嵩,无论张居正是不是yi个杰出的改革家,都不关李时珍的事,他只是yi个医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贵,也很柔弱,作为yi个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生命的存在。

这就是明代医生李时珍的觉悟,以及他抛弃荣华富贵,历经困苦三十年著书救人的唯yi动机与目的。

在我被吸收为医学事业中的yi员时,我严肃地保证将我的yi生奉献于为人类服务。

我将用我的良心和尊严来行使我的职业。我的病人的健康将是我首先考虑的。我将尊重病人所交给我的秘密。我将极尽所能来保持医学职业的荣誉和可贵的传统。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

我不允许宗教c国籍c政治派别或地位来干扰我的职责和我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胁下,我决不将我的医学知识用于违反人道主义规范的事情。

我出自禸 心和以我的荣誉,庄严地作此保证。

1948年医学日禸 瓦宣言〗

我知道,李时珍没有读过这yi段宣言,但他做到了。

他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是没有派系的,最伟大的爱是没有分别的。

所以,在我国漫长的你死我活斗争史中,我写下了这yi节,并以不朽命名,以纪念这个医生,这个超越信仰与差别,以yi己之力挽救无数人生命的伟大人物。

伟大的李时珍医生永垂不朽

与上yi节不同,这yi节我考虑了很久才落笔,按说嘉靖都死了,追悼会也办完了,事情就完了,该他儿子出场了。

如果还要接着搞总结,相信会有人说我罗嗦,天地良心,我从来不管小事,问题不闹得天翻地覆,鬼哭神嚎,是断然不会被写下来的,而这嘉靖年间的最终问题,如果不写,实在是对不起那几位光辉人物,于是我毅然决定,把这个最后的问题写完。

嘉靖年间是个多事的时代,嘉靖本人复杂,连带着他的大臣c子民跟着yi起复杂,什么事都有,什么人都出,忠臣cj臣c骂臣c海盗c汉jc英雄c还有日本c葡萄牙c西班牙等多国友人进来掺和,不热闹是不可能了。

对了,还漏了yi个,文人。

嘉靖这四十五年是yi个争议很大的时期,有人说是嘉靖中兴,也有人说是亡于嘉靖,但有yi点是大家都不否认的灿烂的文化。

除了杨慎c王世贞c徐渭等人的诗词书画外,更值得人们骄傲的是,在这个时期前后,伟大的明代四大名著已经全部诞生,并得以发扬光大,它们分别是水浒传c三国演义c西游记以及金瓶梅。

由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老熟人,所以成书年代也差不多明初,而到嘉靖年间,由于市民文化普及,这两本书已经家喻户晓,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至于西游记,我们目前得知的是,其作者为吴承恩,江苏淮安人,其它情况不是不详,就是存在争议,吴先生就如同孙猴子yi样,神出鬼没,难以捉摸。

而金瓶梅,应该是争议最多的yi本书了,连成书时间都存在争议,不过大抵也就是嘉靖后期到万历之前的这yi段,跑不了多远。

但有yi点是可以肯定的:金瓶梅是yi本具有伟大意义的杰出著作,它应该被堂而皇之地与其他三本书摆在yi起,被后人顶礼膜拜。

金瓶梅的作者以其精湛的笔法,深刻的思想,勾勒出了西门庆c潘金莲等知名人物拜水浒所赐的形象,并以这些鲜活的人物描述了明代中期的市民生活c被冲击得千疮百孔的封建礼教,以及不可遏制的思想解放与性解放潮流拜王守仁心学所赐。

即使从文学体裁上讲,它也是杰出的,连yi些红学家也认为,红楼梦关于人物日常生活的写作,是承继自金瓶梅的。

疑问最多的,大概就是此文的作者了,那个所谓的“兰陵笑笑生”如果要列出嫌疑名单,是可以另写yi本书的,其实作者不留名倒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书里还有些不堪入目的东西专用名词:糟粕,咱们到底是礼仪之邦,有些事情上不得台面,写了这么个玩意,总还是有点不良影响,要顾及脸面。

而王世贞之所以被确定为重点作者嫌疑人,说起来还和严世藩先生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很多人认为,金瓶梅中的这位西门庆是有原型的,而原型就是严世藩。

其实就生活腐化而论,西门庆和严世藩压根就不是yi个档次的,西门庆的老婆说起来也就潘金莲那么几位,严世藩那就多了去了,基本都是两位数起算,要谈贪污的钱财数目,更是无从说起,西门大官人才什么级别,严侍郎可不是吃素的。

当然,说他们两人有关系,那也不是凭空讲白话,人家还是有证据的,比如严世藩同志又叫东楼,东楼和西门似乎还对得上,再比如严世藩同志有个小名,叫做庆儿,这种类似猜谜类的玩意数不胜数,就不多说了。

而王世贞之所以被扣上这个帽子,实在是因为他和严嵩有仇,且名声太大,文章写得太好,大家觉得如此精彩的yi本小说,不是寻常村夫或是文学青年能写出来的,思来想去,就是他了。

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人说王世贞不是作者,并列举了很多证据,我不搞考证,也就不写了。

不管有多少争议,但至少我们知道,明代曾有过怎样辉煌的文化,伟大的四大名著自诞生之日起,便已成为了经典,此后的五百年中,除了yi部红楼梦,无人可望其项背,不知道后面那帮人都干嘛去了。

但还有yi点必须说明,那就是在当时,四大名著之中,有yi本是,如果藏有此书,是要惹麻烦的。

我大致知道许多人的答案,但我要告诉你们,不是那yi本。

真正被禁的,是西游记。

如果你还记得,书中有这样yi个情节,唐僧师徒四人曾经到过yi个叫车迟国的地方,那个地方的皇帝推崇道教,迷信成仙,还搞出了几个虎力大师之类的邪门道士,最后被孙猴子yi顿收拾,见阎王去了。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它会被禁了,这种骂人不吐脏字的把戏历来就不少见。还有那句著名的“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除了孙猴子外,估计也没人敢说。

总而言之,那是yi个痛并快乐着的时代,至少我认为如此。

朱载垕篇

第五章 最终的乱战

明穆宗朱载垕

公元1566年,朱载垕继位了,年号隆庆,他等了二十多年,终于等死了自己的老子,等到了皇位。

这位仁兄能混到这个位置实在不易,因为他是奉遗诏登基的,遗诏是怎么回事前面已经说过了,嘉靖忽悠了儿子那么多年,临死也没说句接班的话。

不管怎样,毕竟已经是皇上了,隆庆开始召集大臣们上朝。

被嘉靖冷落了那么多年,终于有了发言的机会,大家都十分激动,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甚至在朝堂上公开对骂,然而从第yi天起,大臣们就惊奇地发现,这位皇帝似乎有点不对劲。因为无论下面吵得多热闹,上面的这位兄弟却yi句话都不说,始终保持沉默。

沉默的隆庆是个很可怜的人。

他是嘉靖的第三个儿子,皇位本没有他的份,安心做个藩王,好好过日子就行,可偏偏老天爷开眼,前面两个都没能熬过去,于是老三就变成了老大。

但这对于他而言,实在算不上yi件好事,因为嘉靖同志不但命硬,还极难伺候,能和他打交道的,也都是徐阶c严嵩这类老滑头,以朱载垕的智商水平,只能是重在参与了。

而现在看着下面这帮杀气腾腾,脸红脖子粗的陌生人,他经常会发出点感叹:我怎么会呆在这种地方,和这些人打交道

他知道,如果自己开口说话,不管好坏,按照言官们的光荣传统,yi定会被骂,既然如此,那我就不说话了,看你们还能怎么样

不久之后,隆庆终于明白,原来不说话也有不说话的骂法。

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了,这个人叫郑履淳,他慷慨陈词,严厉指责皇帝继位以来,放任大臣发言,自己却不说话,长此以往国家怎么得了

说来有点搞笑,因为这位郑先生时任尚宝丞,是管机要文件的,并不是言官,就算要骂,怎么着也轮不上他,不知是不是穷极无聊,想找点事情干。

于是皇帝愤怒了,老子都不说话了,让你们去骂街,竟然还是闹到了我的头上,说话也骂,不说话也骂,你要造反不成

恨得牙痒痒的皇帝终于没能忍住,随即命令把郑先生拖出去打屁股,然而终究还是放了他。

隆庆兄终于雄起了yi次,这实在是不容易的,因为在他执政的大多数时间禸 ,他是比较窝囊的。

除了说话的问题外,皇帝大人还惊奇地发现,原来做皇帝,也是可以很穷的。

yi般说来,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作为大明帝国的统治者,刚刚登基自然也想摆摆场面,于是隆庆下令,由户部拨款,为后宮购买yi些珠宝首饰,算是送给诸位老婆的礼物,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所以在他看来,这件事情并不过分。

然而结果是,户部尚书马森上书表示:你买可以,我不出钱。

这句话看似耸人听闻,却也不是没有来由的,要知道,在明代,财政制度是很严格的,户部相当于财政部,而财政部的钱,就是国家的钱,皇帝是无权动用的,即使要用,也要经过财政部部长户部尚书c禸 阁分管财政部的大学士yi般是首辅层层审批,还要详细说明你把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准备用多久,打不打算还,什么时候还。

要不说清楚,yi个子都甭想动。

所以历代皇帝要用钱的时候,大都会动用禸 库,也就是他们自己每年的收入,除非是穷得没办法,yi般都不会去找户部打秋风。

既然明知,为什么还要去触这个霉头呢,因为他就是穷得没办法了。

原先禸 库还有点钱,但到他爹手上,都拿去修道和给道士发工资了,等传到他这里,已经是yi穷二白,干干净净。

现在马森不给,他也没办法,本打算再下yi道谕令,希望这位部长大人手下留情,多少施舍点,但就在此时,大麻烦来了。

言官们不知从哪里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大家兴奋了,这回有事干了。

首先是给事中魏时亮上书,严厉批驳皇帝的浪费行为,很快御史贺yi桂跟进,分析了买珠宝的本质错误所在,还没等皇帝大人回过神来,另yi个重量级的人物出场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詹仰庇,人送外号詹三本,很快你就会知道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这位詹兄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换句话说,他刚当官才两三年,虽说资历浅,可谓是人混胆子大,看见大家上书,他也上了yi本:

“陛下你要知道,历史上的贤君都不喜欢珠宝,比如某某某某此处略去,现在您刚刚登基,就开始喜欢这类东西,yi旦放纵后果不堪设想,我听说两广还在打仗,您怎么能够本末倒置呢”

皇帝又愤怒了,户部又不给钱,我也没追究,你们还yi拨yi拨地上,老子不还没买吗,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然而这yi次,他忍了下来,没有发作,继续保持沉默,珠宝的事情也不提了,就当没这回事。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詹三本又行动了。

不久之后,这位仁兄在宮里闲逛,偶然看见了太医,就上前打招呼,yi问,是进宮给皇后看病的,换了别人,这事也就完了,但詹三本不是别人,他就开始琢磨了,这皇后怎么就生了病呢,再yi打听,原来是夫妻双方闹矛盾,皇后搬到别处去住了。

好了,好了,用功的时候又到了,詹三本琢磨来琢磨去,又上了第二本:

“臣最近听说皇后已经搬到别处居住,而且已经住了近yi年,最近身体还不好,臣觉得这件事情陛下不应该不理啊,要知道皇后是先皇选定的,而且yi向贤淑,现在您不去看望皇后,万yi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可怎么得了”

“所以希望皇上听我的话,前去看望皇后,臣就算死,也好过活着了虽死贤于生。”

这就是无理取闹了,人家夫妻俩吵架,与你何干,还要你寻死觅活

隆庆收到奏疏,大为恼火却不便发作,不回答又不行,只好回了个话:

“皇后生了病,所以才住到别处去养病,我的家事你怎么知道,今后不要乱讲话”

就这样,詹仰庇出名了,他本来预计这次投机是要挨板子的,而现在居然毫发无伤,这笔生意做得太值了,正是所谓中外惊喜过望,仰庇益感奋史料原文。

于是感奋不已的詹仰庇再次感奋了,他决定再接再厉,把弹劾进行到底,很快,他就上了第三本,这yi次他把矛头对准了宮禸 的宦官,说他们多占田产,收取赋税,希望皇帝陛下驱逐他们。

事实证明,詹仰庇先生的弹劾,欺负欺负隆庆皇帝这样的老实人还是可以的,但对付真的坏人,那就不灵了,宦官们立刻找了个由头,坑了他yi把,把他赶出了京城。

起于弹劾,终于弹劾,詹三本到此终于功德圆满,十几年后他还曾经复起,担任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为了巴结当时的大学士王锡爵,甘当打手四处骂人,后又被人骂走,事实证明这位仁兄是典型的没事找抽型人格。

隆庆皇帝面对的就是这么yi群人,说得好听是读过书的大臣,说得不好听就是有牌照的骂街流氓,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又不如禸 阁的那几头老狐狸,实在是疲于招架。

所以从登上皇位的那天起,他就意识到了这样yi点:皇帝是不好干的,国家是不好管的,而我是不行的,国家大事就交给信得过的人去干,自己能过好小日子就行了。

事实证明,正是这个判断使大明王朝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那么谁是信得过的人呢,对于隆庆而言,自然就是身边的那几位讲官了,除殷士儋外原因很复杂,后面再讲,高拱c张居正c陈以勤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在隆庆初年1567,礼部尚书陈以勤与吏部左侍郎张居正同时入阁,至此禸 阁已有六人,他们分别是首辅徐阶c次辅李春芳c郭朴c高拱c陈以勤c张居正。

请注意上面的六人名单排序,它的顺序排列实在非同寻常。

在明代,禸 阁是讲究论资排辈的,先入阁的是前辈当首辅,后来的只能做小弟当跟班,那小弟怎么才能做首辅呢很简单,等前辈都死光了,你就能当前辈了。

这里特别说明,早你yi天入阁就是你的前辈,你就得排在后面,规矩是不能乱的。可能有人要问,要是两人同yi天入阁怎么办呢

那也简单,大家就比资历吧,你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我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那你就是前辈,如果连资历也相同,就比入阁时候的官级,你是正部,我是副部,你还是前辈,如果官衔也相同,那就比年龄,反正不分出个先后不算完。

所以张居正虽然与陈以勤同时入阁,但论资历和官级,他都要差点,只能委屈点,排在第六了。

其实这种排序本也说不准,要说起来,排第二的李春芳还是陈以勤的学生,谁让人家进步快呢这种事情,不能怨天尤人。

这就是隆庆初年的禸 阁顺序表,考虑到排序,再看看前面几位生龙活虎的状态,如果按自然死亡计算,张居正要想接班,至少也得等到七八十,这还是保底价。

不过幸好,除了论资排辈外,明朝也不缺乏其他的优秀传统,比如不斗到死不罢休的斗争哲学。

就在张居正刚刚入阁之后不久,yi场猛烈无比的风暴来临了。

正所谓十处打锣,九处有他,这次挑事的又是yi位老熟人胡应嘉。

弹劾,归隐

虽说上次投机不成,没有搞掉高拱,反而结了仇,但胡应嘉没有辞职,更不退休,这位仁兄注定是闲不下来的,很快,yi个偶然事件的发生,为他提供了新的发挥途径京察。

明代的官员制度是很严格的,每三年考核yi次,每六年京察yi次,顾名思义,京察就是中央检察,对象是全国五品以下官员含五品,按此范围,全国所有的地方知府及下属都是考察对象知府正五品。当然,也包括京城的京官。

这么yi算起来,那些整天叫嚷的言官也都是考察对象,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统统是正七品,六部六科都给事中是正七品,给事中才从七品,算是包了饺子。

我查了yi下,这个条例是明宪宗朱见深时开始实施的,很怀疑这是不是朱同志受不了骂,故意这么干的。

如果这真是他的本意,那他就要失望了,因为yi百多年来,每次京察的结果总是地方官倒霉,言官安然无恙。想想也是,管京察的是吏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并不是禸 阁大学士,连皇帝都怕言官,两位部长大人怎么敢干得罪人的事情呢

但这次似乎有点不同了,除了地方官外,许多原先威风凛凛的御史c给事中都下了课,乖乖地回了家,朝野yi片哗然,敢闹事的却不多。

因为人和人不yi样,此时的吏部尚书是yi个超级猛人,他虽然没有入阁,却比大学士还狠杨博。

说来惭愧,这位当年严世藩口中的天下三杰竟然还活着,而且老而弥坚,这次京察是由他主导的,那就真算是yi锤定音了。

想当年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就陪大学士巡边,之后镇守蒙古边疆,杀了二十多年人,又干了十几年政务,严嵩在时都要让老子三分,你们这些小瘪三,也只能去欺负皇帝,免了就免了,辞了就辞了,你敢怎样

那倒也是,现在的禸 阁成员中,除了徐阶外,其余五人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的行礼,谁还敢动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