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大秦当病弱贵公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2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都这般年纪了还要上朝干活,秦国的福利制度不怎么样啊。

“没事,打不起来。”公子虔拍了拍他的肩膀,和在场众人打了声招呼然后走到自己的席位坐下,这才到哪儿,军中才是一言不合就动手的地方,这些读书人自持身份,才不会和他们这些粗人动手。

公子虔旁边空着两个位子,正是给卫霁和孙伯灵准备的,腿脚不方便的军师在场众人都有所耳闻,这个从未见过的少年人……应该就是酒肆背后的主子卫公子霁了……

老甘龙旁边,衣袍平整的中大夫杜挚脸se 隂 沉,“此等场合,他一个卫国公子来凑什么热闹?”

“慎言。”老甘龙睁开眼睛,看着旁边愤愤不平的杜挚淡淡开口,“吃人手短拿人手软,公子霁有何能耐你不清楚?”

杜挚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容貌极为出se 的少年人坐在了公子虔旁边。

长公子乃秦国左庶长,那是何等身份,就算要安排位子也不能安排在那里,公子霁也就算了,他孙伯灵又有何能耐,第一次和他们见面就只是点头见礼?

如此不懂礼数,难怪被同门师兄下狱行刑。

坐在轮椅上的娃娃脸青年敏锐的察觉到有人在看他,顺着视线看了一眼,然后侧身小声说道,“公子,你看对面那人,他是不是眼睛有问题?”

卫霁:……

接下来如果打起来,孙大军师肯定首当其冲。

第47章

孙伯灵声音很小, 除了卫霁之外没人听到,杜挚看这人发现他后眼神更加隂 沉,哼了一声然后才看向别处。

若是知道对面那人在说自己, 他怕是得当场把面前的案几给掀了。

卫霁朝轮椅上坐着的娃娃脸青年轻轻摇头,让他不要抢了卫鞅的风头, 如果对方以后还要来挑衅, 他们到时候再接招也不迟。

孙伯灵漫不经心的靠在椅背上, 嘴角含笑应了一声, 朝卫鞅点了点头, 然后乖乖的坐在旁边看热闹。

公子说的对, 他们俩是来看热闹的, 又不是来找事儿的,不用给别人太多眼神。

待所有人都坐定,秦公这才起身, 朝卫鞅拱手见礼然后沉声道, “先生入秦许久, 遍访秦国山川,我秦国君臣尤不能及,今日前来,便是请先生一抒治秦长策。”

卫鞅扫了一眼四周,神se 从容丝毫不见慌张,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才不慌不忙开口, “众所周知,诸多学派以治国之学为首, 自三皇五帝以来,经夏商周千年,治国之道虽略有变化, 却依旧以王道为主流。”

洋洋洒洒数千言,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仔细一想又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什么,卫霁眸中笑意更深,看着脸se 渐沉的秦公以及露出笑容频频点头的老者,侧身朝孙大军师努了努嘴,看,开始找事儿了吧。

孙伯灵看出他眼中的意思,无声笑了笑然后继续看他这师弟折腾人。

王道治国之说一出来,就可以看出来在场这些人究竟有谁是不希望秦国改变,接下来也就好应对了。

公子虔最不耐烦听人说这些听上去好听实际上却没什么用的话,要不是这场合不合适,他恨不得立马扭头走人。

得嘞,什么治国大才,就是个只会死读书的无能书生,这些话出门找个读过书的都能说上两个时辰还不带重复的,渠梁这次看走眼了吧。

公子虔掩面打了个哈欠,看着上首神se 淡淡的秦公,一只手撑在案上直接打起了瞌睡,卫霁没有说话,继续饶有兴趣的看着夸夸其谈的卫鞅。

——对庶民和对亲生骨肉一般,对邻邦和对兄弟手足一般,对最烦和对亲朋好友一般,如此可使天下归服,以德来教化庶民威服四邦,以德来使天下安宁……

如果秦国真的用他所说的仁政德政治国,别说十年,五年就足够让魏国和戎狄将秦地瓜分个干净,秦公到现在还没有发火还真是有涵养。

太平盛世和纷争乱世,适用的治国之法并不相同,他这个不理政事的闲散公子都了解,对面的老甘龙肯定更清楚,不过看他的反应,似乎对卫鞅的说辞很是赞赏。

可不得赞赏吗,卫鞅这套说辞下来,秦公肯定不会再用他,秦国不会有改变,他这个上大夫当然开心了。

老甘龙悠哉悠哉听了好一会儿,待卫鞅停下后颤颤巍巍起身朝秦公行礼,“君上,老臣府上还有事务要处理,请君上准许老臣先行离开。”

话音未落,旁边的杜挚也跟着嚷嚷,“君上,臣也请先行离开。”

如此说辞,和直言卫鞅满口废话浪费时间也没什么两样了,秦公沉着脸挥挥手,让想走的尽可离开,深吸了一口气将胸中火气压下,待院中再次恢复寂静,然后才扯着嘴角冷声说道,“先生,如今只剩这寥寥几人,还请先生畅所欲言。”

短短一会儿,除了公子虔景监,其他人竟是走的一个不剩,卫霁和孙伯灵对视一眼,第一次直面见识秦公在朝堂上究竟有多艰难。

老甘龙一句话说出来,竟然能带走那么多人,若是哪天他看不惯秦公发下的政令,底下的人会不会尽数抗命不尊?

都说攘外必先安禸 ,秦国禸 部乱成这样,如果不将老氏族的气焰打压下去,就算有新政也推行不下去。

卫霁低声叹了一口气,他似乎明白为何卫鞅入秦变法要杀那么多人了,如果不用流血来威慑这些人,所谓变法最终只能是一场闹剧。

如今的秦国除了变法已经无路可走,要么狠下心来断臂保命,要么直接拖着残躯走向死亡,该如何选择秦公比卫鞅更清楚。

变法的政令是卫鞅起艹 、秦公颁布,最终挨骂的不可能只有卫鞅一人,他们二人硬生生扛着那么大压力将秦国变成另外一副模样,不会猜不到百年之后会是什么下场。

秦公还好,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国人不敢置喙太多,但是卫鞅就不一样了,秦人向来记仇,如果新君不保他,除了赔上一条性命别无二路。

惠文王为了安抚老氏族将这人五马分尸,待君位稳固之后直接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将老氏族彻底摁趴下,商君虽死但商君之法不灭,由此可见秦国君主对变法的认可。

法子有用归有用,付出的代价委实太大了些。

卫霁抿紧了唇,神se 郁郁看上去就知道心情不好,孙伯灵诧异的看着忽然不开心起来的少年人,不明白只是转个身的功夫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别慌,卫鞅刚才只是说着玩,等他正经起来就好了。”

旁边,面容温和的布衣青年似乎不觉得方才那些人是因为他的缘故才离开,看着神se 冷淡的秦公从容开口,“君上若不喜王道治国,卫鞅这里还有一法,儒家以仁政礼制为体,秦国习俗和蛮夷多有类似,以礼治国岂不妙哉。”

孙伯灵:……

算了,你随意。

景监这会儿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是看着侃侃而谈的布衣青年,感觉像是在看陌生人,他是真不知道这人会说出这些话来。

秦人最不喜欢听的就是他们和戎狄一样,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他们只是偏远了些,凭什么中原就是高人一等他们秦人就是戎狄蛮夷?

卫鞅在秦国那么多天,怎么会连这点都不懂,哪儿戳心窝子说哪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