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艹 se 青嫩,杨柳风不时拂脸而过。玄奘穿着一身单薄的月白僧衣,背负着小小的行囊,大步行走在官道上。
官道用黄土垫就,宽阔笔直,道边那平扬开阔之地,被垦作大片农田,藜麦离离,风过如同卷浪。官道上旅人络绎不绝,常有人踏歌而行,或豪迈或俗艳的俚词小曲便入耳而来。
玄奘自幼便在金沙寺中出家,虽然年少成名,却一直未曾踏出过无棣县境界,此番孤身远行,乃是从未有过的经历。
一路走得倦了,玄奘便学那些行脚商旅,在路边的村寨歇脚,或是到招展着酒旗的野店点上酒菜打尖,一面进食,一面听着那些行脚商人和村野之人喧嚷谈说,在纷扰的南腔北调中,跃然着各种古怪传闻和隐秘之事,颇令人咋舌。
他虽无远行的经历,然他遍读诸书,能知天下事,兼之修行佛法多年,自有一种沉静的出家人威仪,虽有嗜酒肉这样异处,一路行来,却也安然无事,并不曾闹出什麽岔子。
他这一路早行晚宿,耳闻眼见各种新鲜景象,有了颇多的感悟,一颗心活泼泼的。
这日,玄奘在路边的一间小酒家打尖,有两名乡野耆老坐在另外一桌,口沫横飞的吹侃,玄奘静静的吃着酒食,话语便自入耳而来,不想就听了一桩迭事。
话说蜀中有一大儒,收有两名弟子。大弟子出身贫寒,拜师时家中只有半箩黍糜,便用布袋装了一半作为拜师礼,大儒欣然纳之。大儒收的第二名弟子,乃是豪富之家,拜师时极尽奢糜,奉上的财物不下万贯,大儒亦欣然纳之,曰,吾两名弟子均奉上一半家财为束修,吾心甚慰。此事便成为佳话,广为流传。
那两名耆老赞叹大儒之高洁,转眼就为两名弟子的孝心争论起来。
一人说两名弟子皆是奉献一半的家财,孝心应该是一般无二;另一人说二弟子所献的财物明显远超大弟子,那大弟子若是有如此家财,不知会否舍得奉上,因而应是二弟子的孝心更佳。
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脸红脖子粗的争辩了良久,便气喘咻咻的扫视着店里的诸人,两人对看了一眼,一齐向气度沉静的玄奘走过来,声称要小禅师作个仲裁。
玄奘神se 淡淡,吃过最後一点酒肉,方才对两人合十,缓缓的道:“两位老人家着相了。孝心即人性,人性善变,以一时一事来评断一人的孝心,有失公允。”
他顿了顿,又笑笑说道:“何况,此事的关键不在两名弟子,而是半袋黍糜和万贯财物之间的价值差距,被一句一半家财就轻飘飘的抹去了,让人看不清事情的本性,这等文过饰非的手段,才是你们要争论的所在。”
看着两名耆老吹胡瞪眼的模样,玄奘也不多说,招过店夥,会了账又上路去了。
这日的垂暮时分,玄奘登上一处小岗,左右顾盼,见前方二三里的树林中隐隐挑出一角青灰se 的飞檐,似乎是一处破落寺庙,心中一喜,便寻了过去,准备夜宿事宜。
他走到近处,才发觉那角飞檐所在,是一处破败不堪的山神庙。
这山神庙只得一间数丈见方的庙堂,斑驳的墙壁上长满了青苔藤蔓,门窗等早已经消失不见了,就连青砖铺就的庙堂里,也疏疏的长着一些青艹 。
走进庙堂,一尊积满灰尘的山神像正对着庙门方向,神像前有一缺腿的陈旧木供桌,桌上置有一残破香炉,香炉中有一层厚厚的灰尘,显见断香火的时日已不浅了。
庙顶上更是缺了不少瓦片,抬头便可见一片天空,不过今晚看来并无雨水,倒也无妨。
玄奘在山神像前合什一礼,便放下行囊,出门折了一些树枝,粗粗的做成一把扫帚,收拾出一块乾净的地方,又捡来一些枯枝乾艹 ,在庙中生起一堆篝火。
篝火渐旺时,玄奘从行囊中取出用油纸包裹的熟牛肉,用乾净的树枝串了,插於火旁待它慢慢烤热,又掏出一只装有酒水的葫芦,也搁於火旁。
不一时,便肉香酒暖起来,玄奘擦了擦手,便自享用起来。
吃过几口酒肉,玄奘停了下来,转头看着门外,从缺了大门庙门禸 看出去,外面天se 已是黑沉沉一片。
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篝火遇风微微一黯,两条人影已是走入山神庙中。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0 xo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